第二章 内部审核的准备
一、 内部审核的准备工作
1、内审主要准备工作
组成审核组;
制定审核计划;
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;
编制检查表;
通知受审核部门审核的按排和要求。
2、审核准备要求
计划落实
——审核计划得到批准。
——审核计划为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充分了解。
责任落实
——组建审核组并明确分工。
——各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届时在场并有充分准备。
工作文件落实
——各类工作文件齐全。
——全部文件、记录都能得到理解并有效应用。
二 建立内部审核系统
1、审核组要求
审核组成员
——委派审核组长和内部审核员组成审核组。
——管理者代表委派。
人员
——经培训合格资格认可的内部审核员。
2、准备工作
审核组分工
——审核组长分配任务(注意:内部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)。
——各自按分工要求做好审核准备。
内审员应做的准备工作
——熟悉分工部分审核所必要的体系文件。
——按分工要求编制检查表。
——考虑前一次审核结果应跟踪的项目。
举行审核组会议
——确保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。
——内部审核员对各自审核任务应充分完全了解。
3、文件
内部审核程序
——ISO9001:2008标准8?2?2内部审核要求。
——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。
内部审核工作文件
——年度审核计划。
——审核计划。
——检查表(附现场审核记录)。
____不合格报告。
——纠正错施记录。
——审核报告等。
三、 制定审核计划
1、审核计划
两种不同的计划
——年度审核计划。
一年内审核的合理安排;
年内集中式内审频次;
年内滚动式内审频次。
——审核计划。
每一次审核活动的具体安排:
某时间对组织内QMS标准所有内容要求的审核(集中式内审);
某时间对组织内QMS标准部分内容要求的审核(如某个部门、过程要求)
(滚动式内审)。
2、年度审核工作计划
目的
——保证按计划要求实施内部审核。
——便于对内部审核实施管理、监督和控制。
考虑因素
——落实审核组织。
——审核范围。
——顾客、认证机构及有关法规要求。
——QMS文件关于内部审核要求。
——审核时机和频次等。
类型
——集中式年度审核计划:
在某计划时间内安排的集中式审核;
对涉及产品、部门、 过程和活动全部要求;
审核后纠正行动及跟踪在限定时间完成;
审核时机:新建QMS运行后;QMS有重大变化时;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;
外部审核前;领导认为需要时;
3、审核计划
目的
——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。
——保证审核按规定时间进行,以便控制审核过程。
——使受审核方做好准备。
——确定审核策略。
要求
——形成正式文件。
——审核组长编制、管理者代表批准。
内容
——审核目的(评价QMS是否符合标准要求,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)。
——审核范围(QMS所覆盖的产品范围和涉及的部门、场所和过程)。
——审核准则ISO9001:2008、QMS文件、相关法律、法规等)
——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。
——审核日程(日期、部门、地点、首末次会议和审核活动时间安排等)。
4、审核方式
。正向审核
——从过程的始端查到过程终端。
例:
从签定合同到产品交付至顾客的过程;
从影响质量因素查到其结果。
。逆向审核
——从过程的终端查到过程的始端。
例:
从设计输出查到设计输入;
从产品交付查到合同签定。
。按部门审核
——按部门安排审核计划。
——针对部门职能所涉及到的过程、活动进行审核。
——审核组内部应加强沟通,以免发生对某些过程活动的遗漏或重述审核
。按过程审核
——按过程安排审核计划。
——针对过程展开审核。
——按过程审核,会涉及多个部门,须合理安排审核路线以提高效率。
。审核方式的灵活运用
——按审核实际使“正向”和“逆向”有机结合。
——按审核实际将部门审核和过程审核相结合。
——制定审核计划时按过程或按部门审核时均应按过程方法展开。
四 编制检查表
1、检查表的含义和作用
。含义
——检查表是审核员的工作文件、提纲或工具,是如何进行审核的策划性成果。
。作用
——保持审核目标、防止偏离(可起提醒和警示作用)。
——保证审核内容的周密及完整。
——保持审核进度及持续性。
——确保合理的审核路线,防止浪费时间。
——减少审核员的偏见和随意性,保持审核客观、公正、规范。
——作为审核记录存档备查。
2、 检查表内容
。查什么(LOOK at)
列出审核项目和要点,确保审核覆盖面的完整。
。如何查(LOOK for)
明确审核的步骤和方法,进行抽样量的设计(包括到哪里查、找谁、查什么文件和记录等)。
3.检查表设计要点
.应以ISO9001:2008标准及组织的QMS文件为依据;
.以部门审核为主时,检查表应列出该部门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的审核内容和审核方法。在以过程或活动为主时检查表应说明到那个部门查、如何查;
.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(如采购部门不按满足质量要求选择供方等);
.应突出受审核区域的主要过程的活动;
.检查表应具有可操作性;
.抽样应具有代表性、合理性;
.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审核最好按过程或活动顺序进行;
.在按过程审核时,建议按“目标-策划-实现-测量和监控-改进”的过程方法编制检查清单;
.检查表的详略应考虑审核员的能力与组织的实际而定。
4.内审检查表的特点
.格式相对固定;
.具备完整的覆盖面,并可包含组织一些特殊要求;
.经过一段时间审核实践后,检查表内容相对稳定;
.根据审核需要可在通用检查表基础上制定针对不同部门、不同过程和活动的专用检查表;
.检查表可作为受审核部门准备接受审核的参考文件,便于取得对审核的了解和做好审核准备;
.可视需要加大抽样量。
5. 运用检查表应注意事项
.检查表是审核员工作文件,使审核工作有序按计划进行;
.检查表是备忘录,切勿机械呆板、照本宣科、变成问答式的检查;
.根据审核过程实际,如发现新情况或有价值的内容可以适当修改和调整检查表内容,不要过于拘泥,但也要防止完全抛弃检查表的“随机应变”式的审核;
.审核结束后,依据检查表查证是否所有方面的要求都查到,有无遗漏,是否补充审核。